搜索
你想找的

非遗形象丨苗族蜡染技艺
非遗形象丨苗族蜡染技艺

新闻中心

-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与质量
非遗形象丨苗族蜡染技艺
2023-12-15 06:05:23环保与质量

  苗族蜡染技艺是我国的传统手艺技艺之一。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代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选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2006年5月20日,苗族蜡染技艺经国务院同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人口超越500万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最为陈旧的民族之一,其前史要追溯到上古年代以蚩尤为代表的苗蛮集团,乃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人民有自己五光十色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其间的蜡染艺术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我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开展。依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其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掌管出产靛蓝的蓝尹工官。足见其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

  苗族蜡染前史悠远持久,许多当地都盛行有《蜡染歌》,叙说蜡染的来源。早在秦汉年代,苗族的先民就现已把握了蜡染技能,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斑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

  宋代五溪区域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年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用蜡染衣料。民国年间,蜡染盛行于湘西、贵州、云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区域,而以贵州的丹寨、安顺、郎岱(今六枝)、普定、惠水等地技艺最高。大多数区域都将蜡染制品作衣饰,湘西区域则用作床布、帐沿、枕巾等。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斑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当地染不上颜色,蜡熔化后即现出因蜡维护而发生的美丽的白花。假如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蜡染的魂灵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浸透所形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笼统颜色的图画纹路。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蜡染的制造东西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

  制造时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使之易于点蜡和上色。然后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用蜡刀蘸蜡汁点画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必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符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重复浸泡屡次,承认布料现已染好,即可拿到河滨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清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收回后以备再用。蜡溶化后即现出白色斑纹。之后,再将蜡染重复漂洗,使残留的黄蜡脱净,即算竣工。

  除上述过程外,蜡染还有制造蓝靛和发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后衔接,构成一套完好、老练的技艺和操作规程。

  苗族蜡染从图画上可分为几许纹和天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爱以天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画造型生动、简练逼真、生动流通,乡土气息非常稠密。安顺苗族蜡染以几许纹样为主,图画结构松懈、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许螺旋纹,图画结构彼此交织,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