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一块布漂洋过海,担当丝路先锋;一块布精致“雕琢”,引领时尚潮流;一块布“织”入黑科技,颠覆传统认知……柯桥人常说,布里有乾坤,布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11月3日至10日,2023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中国绍兴柯桥大会、第六届世界布商大会在柯桥牵手同办。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国际纺都”柯桥,逛展、探布、看秀,寻找更多“布”的可能。
没等回答完记者的问题,绍兴希顺纺织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陈雨欣,已微笑着“截”住展区门前的外国客商,利索地拿出色卡,掏出名片,最后成功地把客商领进了门。
这位刚入职不久的00后女孩,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熟练地介绍着自家的面料,丝毫看不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纺博会。
作为世界布商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柯桥秋季纺博会吸引了6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从1999年至今,柯桥纺博会已经走过了25年,不断擦亮“国际纺都”这张金名片。
希顺纺织的展区大约20平方米,摆满了人造棉、尼龙等几十种面料。这家以外贸为主的柯桥本土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中东、南亚和南美市场。11月4日纺博会开启当天,就吸引了不少客商。
上午10点以后,会场内的客商逐渐多了起来,希顺纺织展区前三米宽的过道都变得有些拥挤。陈雨欣更忙了,一有客商朝展区投来目光,她就立刻迎上去。
“不到一天时间,我自己就加了36位客商的微信,其中26位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原来我们东欧市场出口量不多,今天有5位东欧客商前来咨询,我有点惊喜。”陈雨欣用微信给本报记者留言。
会场的另一头,杨世纺织品有限公司CEO杨颖,在纺博会开启后的两个小时内,就接到了近20位客商的咨询,其中五六家有合作意向。“在国外参展,一天下来才接待20多个客商,真正能转化为订单的也就三四个。”杨颖对比说。
临近中午,纺博会迎来人流高峰。不少参展企业的业务员忙得连盒饭都顾不上吃,一位年轻的业务员边取面料边抱怨:“真该多派点人手过来。”
在浙江布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公司总经理钱水江正拿着计算器和老外谈价格。老外取下布创纺织的面料样品,钱水江就按下一个价格数字。尽管不会英语,但几轮交流过后,他就拿下了几个面料订单。
布创集团专做人造棉,这种常用于女士家居服的面料,主要销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钱水江参加了10年的纺博会,在他看来,“展会是企业展示产品的窗口,是拓客引流的重要渠道。”
在会场上,记者在好几个展区都撞见了外商Rana。这次参会,这位孟加拉国客商计划选购一批面料带回自己的国家。Rana中文不熟练,靠着翻译软件和参展企业交流。他说,中国有很多面料是孟加拉国没有的,他已经和不少企业约好去工厂看样品。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刻改变了柯桥纺织产业。以布为媒,中国纺织业通过“国际纺都”与庞大的海外市场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链接。
纺博会主办方之一的柯桥区会展业发展中心负责人王怿介绍说,本届纺博会吸引了一支来自4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计500余人组成的大型采购团。过去10年,累计有6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采购商到访过纺博会。
11月4日,在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颁奖典礼现场,一件件自带“黑科技”的服装,吸引现场观众掏出手机拍个不停。
从事面料开发30多年的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化身“带货主播”,兴致勃勃地介绍创新产品。
“这件衣服通过芯片的无感植入,加上物联网、远程射频技术,实现了对学生的无感考勤。”陈宝建拿着一件校服说,家长能随时观察到孩子的情况,“这真是一个很实用的设计”。现场响起一阵笑声。
“冬季在户外跑步,出了一身汗再停下来会发冷发湿。这件服装可以每时每刻调整温度,保证体温平衡。”陈宝建又拿起一件马甲,“有了它,就可以有效的预防突然失温的情况。”
11月4日,在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大会现场,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胡新荣,也“秀”了一把黑科技。
“网上买衣服,收到的实物可能与图片不一致,要么不得体,要么不合身,智慧着装技术就解决了这个痛点。”胡新荣一席话,立马引起观众关注。
“智慧着装包含服装资源库、基于用户画像智能推荐和虚拟试穿三项技术。”胡新荣说,团队利用用户正侧面两张照片获取人体尺寸,“算”出用户的三维体型。算法还能根据季节、服装颜色、面料图案等元素,帮助消费者正确穿搭。
布商大会期间,不少客商都去了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打卡。这个去年在柯桥成立的技术创新中心,还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鉴湖实验室。在这里,一块布的传统认知被颠覆。
覆盖新型涂层制成的功能面料,即使在暴雨天气也能有效防水,同时具备优异的保暖、抗菌、吸湿效果,减少了国内服装企业对国外同类面料的依赖,且价格不到后者三分之一。
以涤纶工业丝制成的特种缆绳,已应用于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这种单根长度近1公里的巨大绳索,能在高盐高湿环境下使用30年。
在鉴湖实验室,一块“布”可以是高强度的防弹衣,或是屏蔽电磁辐射的防护罩,或是轻量化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它还能化身飞机黑匣子极耐腐蚀的外壳、高速无人机纤薄又坚韧的机翼……
目前,柯桥拥有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255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9家,研发人员2.7万人,为全区纺织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创支撑。
柯桥区委书记陈豪表示,未来柯桥将聚焦“科技赋能”,全力打造现代纺织科创中心;大力创建以化纤布染整为主的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多元化载体平台协同创新,努力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创新体系。
11月5日晚,柯桥鲁镇大剧院,斑斓的灯光打在剧院的白墙上,映出一排斑驳的人影。观众有的说绍兴话,有的说普通话,还时不时传来意大利语、英语和法语。天南海北的人聚在这个露天剧院,欣赏由中意两国设计师联袂打造的时装秀。
“我用了柯桥企业研发的提花面料,这与我设计的祥云图案契合。”蓬松又有立体感的祥云,是柯桥“经纬计划”设计师齐斌的标志性设计。
“今年9月,我们将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带到米兰时装周,获得了许多关注与好评。‘国潮’以后一定会变成全球的潮流。”齐斌说。
时装秀结束后,几位意大利观众特意找到齐斌合影留念。一旁的翻译人员说:“她们让我帮忙传达,很喜欢你的作品。”
这次来柯桥参会的意大利前总理马泰奥·伦齐,念念不忘米兰时装周上的柯桥元素。“柯桥以设计赋能,用原创的时尚话语讲述品牌故事,逐步扩大柯桥的时尚声量,呈现了新旧时尚力量的更迭,展现柯桥时尚设计迸发出的无限潜能。”
布商大会期间,柯桥这座水韵古城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时装秀上演。眼下,设计师张突然还在和团队紧张地修改作品细节。这位“登上纽约时装周最年轻的华人设计师”,将在11月9日推出名为“留白”的主题秀。
“90后”张突然,致力于将中国风带上国际舞台,被外国人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十年前被博物馆中的古代服饰所震撼,他毅然辞去国企工作,1米84的大男孩转头捏起绣花针,沉醉于中式服饰文化研究。
“留白,是中国绘画里的概念,看似空白,却描绘了千山万水,这是独属于东方的浪漫。”张突然说,这次合作的柯桥嘉利隆面料,鲜有花色,但却能从中感受到少有的柔软,稍加点缀,便可以引出无限思绪。
“留白”主题秀以衬衫面料为主,张突然拿到柯桥面料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与国际上其他面料的不同。“面料里加入了竹纤维,给人质朴纯净的感觉,也帮助我突破了过去的设计风格,极致简约地表达出浓厚的东方质感。”
德不孤必有邻。参会企业浙江凯喜雅智纺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专注于中国颜色的研究。总经理蒋璐笃信,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购买西方色彩里的流行色,不如在中国古典色彩里寻找素材。
她指着自己身上的薄纱外衣说:“你以为我今天穿的是‘美拉德’色,其实这款颜色叫板栗壳棕,是板栗壳做的植物染色,属于中国传统色彩。”
“想要掌握时尚话语权,一方面要重新挖掘和理解民间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有技术支撑,把民间传统文化、美学和材料学融合在一起。”蒋璐说。
在本届布商大会的主题大会上,意大利国家时尚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博赛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到,近些年,在国际时尚领域,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国风的兴起。“我认识的许多中国设计师都将中国文化元素创新运用到服装作品中,这是中国文化新的呈现方式,可以帮助中国在国际时尚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为“五篇大文章”的首篇,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格外的重视,也体现了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更体现出科技金融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是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绿证核发工作启动会,12家申领绿证的发电企业和10家绿色电力用户代表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发的首批绿色电力证书。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江宇还提出,要格外的重视传统产业的人才教育培训问题,不断的提高传统产业从业者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王晓明建议,出台精准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协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表示,13日至16日有一次强寒潮过程影响我国,18日至21日又跟着一股较强冷空气,两者叠加导致我国气温持续偏低。“暖冬或冷冬指的是整个冬季总体的气温状况,短期的寒潮降温只是其中的‘小插曲’,整个冬季的平均冷暖情况才是‘主旋律’。
19日凌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针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害,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救灾工作。
据了解,吉林青年创业园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团组织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公司孵化器”,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有97户企业。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这家“牛脸识别”企业的创办者曾经参加过“创青春”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12月14日,“中国青年科技工作人员日”全国活动月暨中青科协成立30周年主题活动在江苏南京举办。浙江省青联常委、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安桓在科普宣讲中介绍了自己正在研究的“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项目。
12月14日,《科学》杂志公布了编辑团队评选的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这中间还包括获得科学突破冠军奖的GLP-1减肥药和9项科学突破入围奖。
科学家近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上报告称,韩国的首次月球任务揭示了关于月球背面及许多别的方面的信息。据《自然》报道,该航天器被称为“韩国探路者月球轨道飞行器”,又名Danuri,于2022年8月发射,自当年12月绕月运行以来一直在探索月球。
物理学家已经迈出第一步,用一种名为光镊的激光设备捕获单个分子,进而构建出量子计算机。在过去几年里,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了,其中的量子位是由中性原子而不是离子构成的,这些原子被高度聚焦的激光束“镊子”捕获。
双曲线分,双曲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迪迩一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悉,双曲线一号火箭连续实现高精度入轨发射,说明该火箭总体方案设计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总装和测试团队成熟,具备持续、快速、可靠的商业化交付能力。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在新石器时代,人发明了绳子和编织的技艺。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绳子做成缰绳,套在了牛马等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成了牲畜。人们驱使牛耕地,驾驭马奔跑。人也转变成了农夫、牧人或骑手,由此开启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主导的时代。
南海海下1500米的幽深处,能见度极低,一只机械手却可以灵活地搬运沉船中的瓷器。只见它精准地靠近一个瓷瓶,轻轻地拿起,转动方向,稳稳地放入旁边的蓝色收纳筐中,熟练程度几乎和人的手臂相同。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这为我们加强耕地保护、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因为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息息相关,十几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慢慢的升高。浙田几年前就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建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刘超培在博士期间曾参与过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于是他决定在表观遗传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许瑞明的实验室开启博士后研究。”刘超培告诉《中国科学报》,他能花11年时间打赢这场科研“持久战”,底气来自一个包容、务实的科研环境。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