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项目车间,上百台纺纱设备高速运转。在该企业的5G智慧工厂大数据平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个车间的生产进度、生产产量、生产效率、关键
“经过20多年发展,金源纺织从小到大、由大到强,从最初的几万锭,发展到如今70万锭的纺纱规模,企业位列中国棉纺织企业20强。”金源纺织董事长郑洪说,金源纺织将努力打造棉纺织行业5G智慧工厂新标杆。
成立于1999年的金源纺织,年产各式成品纱10多万吨。在众多产品中,涤纶纱是金源纺织的“拳头”产品,在企业产品总量中占比达75%左右。做大做强涤纶纱,是金源纺织的优势,也是市场的选择。
“原料供应在家门口,产品销售在周边市场,长乐的涤纶纱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涤纶纱不仅是金源纺织的优势产品,也是福建长乐的代表性纱线产品之一。”郑洪一语道破涤纶纱在全国纺纱产业当中的竞争优势及地位。
在我国涤纶短纤行业中,金纶高纤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均位于长乐。这些化纤企业规模可观,生产设备先进,产品质量稳定,凭借多方面优势,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于金源纺织来说,稳定的涤纶短纤供应,让企业的原料采购十分便捷且成本可控。”郑洪说。
稳定的市场销路也是金源纺织坚持做好涤纶纱的一大原因。来自福州市长乐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长乐是我国最大的经编和花边面料生产基地,占全国产能的6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有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企业的产品营销售卖市场就在周边,省内地区如福建泉州,省外地区如广东佛山、浙江绍兴,中短途的物流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郑洪表示,金源纺织的纱线质量稳定且能常年保证供应,福建及周边地区的不少经编花边面料企业都是他们的下游客户。
原料和市场的双重优势,让金源纺织在涤纶纱领域拥有话语权,但真正帮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仍是自身过硬的实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数字化的生产制造设备、规模化的生产条件、先进的研发制造工艺。”郑洪表示,尤其是研发上,企业平均每年研发费用占比约3%,拥有各类技术研发人员300余人,致力于全产业链的新产品研究开发,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当前,企业主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以可降解涤纶纱线为主打方向,进行特色、优势产品的持续开发。
凭借多方面优势,金源纺织在纺织行业承压前行的大环境下,仍能保持正常开工率与接单节奏。
据了解,在市场供需平衡的情况下,生产涤纶纱的毛利率一般为5%-6%,利润率虽然有限,但是较为稳定。“这是市场给出的利润空间。若企业定的产品价格过高,市场不会接受;价格过低,则会产生亏损,企业要找到价格平衡点。”郑洪说。
郑洪表示,未来纺织市场会不断细分,金源纺织将突出区位优势,继续利用长乐地区的原料和市场优势,不断做大做强涤纶纱。
“每次接触一个新事物,我们都会做多元化的分析判断,只要能提高效率、降本提质,我们都会积极进行尝试。智能化、数字化是棉纺织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趋势,我们从去年开始着手建设5G智慧工厂。事实上,数字化让企业在管理上更科学、更精准。”郑洪说。
今年一季度,金源纺织5G数字化车间陆续建成,纱线G+互联网数字化生产车间不断走下产品线,供应市场。
据了解,金源纺织是在当地的棉纺企业中较早将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在生产车间中的企业,与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使企业的车间管理由传统的“人治”转为“数治”的模式。
“联通5G网络作为数据通信的基础,承担桥梁的作用。5G数字工厂的建成,让各生产车间可以透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生产、质量、成本等多重维度作对比,用数据检验管理上的水准。5G数据的应用,对于管理者来说更科学,对于员工来说更公平。用数据说话,是智能决策的基础。”金源纺织5G项目总监陈学鑫介绍,通过5G+边缘计算能力的部署,将各工序设备及其他耗能设备(如空调、电机等)运行的数据来进行采集,结合业务应用层的各个子功能模块(如订单管理、生产管理、能源管理、用工管理等),对数据来进行实时汇总,综合现有数据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让企业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实现智能决策,落实降本增效保质的基本目标。
郑洪以对车间进行温度、湿度的控制进行举例,他介绍,涡流纺车间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过去车间的温度、湿度要凭经验调整。5G联网后,能够准确的通过数据进行判断,如果温度显示达标,就可以关掉空调,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通过5G数字化工厂建设,金源纺织提高机台利用率22%,平均生产效率提高5%,员工人均产量增加8%,减少异常停机时间13%。”郑洪表示,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入赋能工厂的各个业务场景,打通各生产要素,创新实现了订单、生产、设备、质量、能源、仓库等全业务流程的全面链接、高效协同,金源纺织通过全链条全场景数字化赋能,助力工厂降本增效,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效益,打造棉纺织行业5G智慧工厂新标杆。
关于数字化的逐步发展,郑洪表示,未来,金源纺织会持续推进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营销、物流等环节深入应用,推动生产模式向订制化、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推动企业由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
“设备全部进行更新换代并不现实,但根据条件进行技术改造十分重要。金源纺织年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对生产设备做全面升级,实现产品优质、高产、高效、节能降耗的生产规格要求。”郑洪表示,作为长乐地区最早的一批棉纺织企业,金源纺织在行业中率先实施数字化改造、节能技改项目,构建起工业环境下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关键基础设施,实现企业高效、节能、快速、透明的柔性化定制生产。
从2017年开始,金源纺织每年要投入3000万元-5000万元来进行设备改造。“空压机节约能源改造、梳棉滤尘改造、细纱通风装置改造等,都是金源纺织进行的技改项目,由于设备的技术改造为公司能够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坚定不移的。”郑洪说。
2022年,金源纺织与深圳市嘉友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陆续签订了8个车间60万锭单锭监测改造项目合同,以加强基础管理和技术创新来提档升级,实现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同年,金源纺织还与常州长荣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第一批4台村田21C纱库式自动络筒机智能投纱系统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合同。
郑洪表示:“单锭监测系统为传统工厂带来了全新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粗纱的浪费,让工厂真正的实现降本增效,让管理趋于数据化,精准便捷,提高了管理的依据,赋予了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深圳嘉友提供的细纱机单锭监测系统与慧纺云纺纱优化云平台,让挡车工可通过显示单元或手机APP提醒,及时有效地发现纱线断头锭位。”
一直以来,金源纺织致力于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只要是能达到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或降本提质效果的设备,金源纺织都选择积极尝试。
郑洪举例说,自动打包机的使用,虽然并未直接给企业增加效益,但是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打包这一环节,熟练的打包工一天可以打包5吨产品,不熟练的打包工1天只能打包1吨产品,自动打包机的使用,不仅避免了工人之间的差距,还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除此之外,在装卸货物的铲车上,企业也进行了更新换代。“我们过去使用的是烧柴油的铲车,现在使用的是电动铲车。公司共计20台电动铲车,虽然每台电动车比柴油车贵4万元,但电动铲车充电一次可以运行3.5小时-5小时,综合维修成本和柴油费用来看,使用电动铲车更具经济效益。”郑洪说。
以打造“百年企业”为目标,以“工匠精神”扎根纺织领域,多年来,金源纺织在纺织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上持续深耕,坚持创新发展。无论是数字化建设还是智能化改造,金源纺织从始至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稳定前行。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郑洪表示:“福建的融资环境较好,政府与银行对企业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未来,企业希望将5G数字化转型作为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积极引领行业研发由传统的纺材向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等新型纤维转变。与此同时,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优势,整合和优化行业资源,加大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大力提升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