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实施30多年来,中国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比重一直在变化,增强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慢慢地加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的改革举措。在功能定位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产权保护上,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在政策待遇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非公有制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如果出现就无可挽回、没有办法弥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坚持全面改革,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显著地增强,遇到的阻力必然慢慢的变大,这就要求更看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全面考量,就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做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协同推进,就是要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我们的改革历来就是全面改革。那种认为中国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滞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几个方面改了,哪几个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改的、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这不能说不改革。
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也要稳。政策举措出台之前一定要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同时,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对涉及面广泛的改革,要同时推进配套改革,协调推进。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点,自主创新是中国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中国是一个大国,在科学技术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做其他几个国家的技术附庸。
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格外的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探讨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世界创新资源,从中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要精准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描绘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中,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是因为,中国仍处于并将一直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一定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开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别的方面改革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别的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