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依靠思维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局中一次次华丽转身,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脱胎换骨”般的嬗变。
进口是浑浊不堪的印染废水,出口却变成了清澈透明的中水。在工艺流程中,废水厌氧后产生的沼气直接用于发电,产生的污泥可以制成燃料。这是发生在潍坊金丝达印染有限公司里的神奇一幕。该公司董事长刘国田介绍,印染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厌氧处理技术为核心的集成处理工艺,变污水处理为污水资源化利用,公司不但不用再投钱治污,反而为公司年创造综合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并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的目标。这项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新科技成果,正是源于刘国田的创新思维。
昌邑素有“中国印染名城”之称。近年来,该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宁舍黄金白银,也要碧水蓝天”,连续打出污染防治“组合拳”,对环保治理从始至终保持着高压态势。
思维一变天地宽。昌邑印染领军人物刘国田越发感到欠了父老乡亲太多“环境债务”,他潜心钻研治污方法多年,终于攻克了污水治理世界性的难题,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变治理为利用,变“废物”为资源,为升级改造昌邑及至全国的印染产业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带动了纺织印染企业的重新“洗牌”。在绿色、环保旗帜的引领下,昌邑的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纷纷加快转型升级。
“只有拥有顶尖技术,才敢叫板国际企业。”日前,在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宽敞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车间内,公司CEO张其智向参观者自豪地说。该公司敢于向世界先进的技术发起挑战,在德国设立研发技术中心,成功自主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直驱发电机,拥有11项专利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下切入风速最低和满功率发电风速最低两项世界之最,并具有维护费用低和环保高效的特点,被业内专家觉得代表了今后风电设备发展的方向。去年底样机并网发电后一直正常运行,成为山东省首台并网发电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目前,一期容纳33台风机的风力发电场正在规划建设中,11月份实现并网发电。
为打开转方式、调结构这扇大门,昌邑市把提升公司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金钥匙”,鼓励带领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基地和研发技术中心,突破制约公司发展的技术瓶颈,慢慢地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一批高科技企业在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同大镍网有限公司依托自主创新,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印花镍网制造中心。海岛新材料获权起草了3个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示范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2009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增幅达到7个百分点。
“垃圾围村”是目前影响我国村容整洁的普遍问题。昌邑市委、市政府调研后认识到,要想实现村容长期整洁,单靠“突击”不行,单靠各村、各镇的力量也不行,必须借助城市成熟的环卫工作经验,才能完全解决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自去年3月份以来,该市采取“委托管理、市场运作”的方式,把各镇区及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市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实行“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再生利用”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卫生长期保洁。同时,该市还开工建设了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使城乡生活垃圾真正的完成循环再利用。目前,该市各镇驻地和行政村已基本实现卫生托管。
为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群众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该市创新管理模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整个市域当作城区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将各镇区和部分村的卫生、绿化、亮化等城镇基础管理托管给环卫局、园林局、路灯所等市直部门管理,或自行成立专业公司做托管,以此来实现了镇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统筹城乡一体化管理不仅改变了农村面貌,而且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在悄然改变,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目前昌邑已涌现出1个全国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村镇。(本报记者赵秋丽通讯员张新建李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