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找的

再难没有辞退固定员工!108台大圆机只开40台无奈按“暂停键”
再难没有辞退固定员工!108台大圆机只开40台无奈按“暂停键”

新闻中心

-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客户活动
再难没有辞退固定员工!108台大圆机只开40台无奈按“暂停键”
2024-01-23 09:05:09客户活动

  的生产车间,一台台双面针织大圆机和放满一卷卷纺纱、氨纶的架子,把偌大的工厂整齐地划分出一排排生产线。

  这家小微企业所在的普宁市,是广东服装产业集群中总产值最大的县级市,拥有纺织服装企业6000多家、产业直接从业人员31万人、产业电商从业人员超30万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3个,2021年纺织服装总产值超1200亿元。

  产业链分布分散、价值不高、缺乏龙头品牌等内部困难,叠加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原材料价格激增、国际形势不稳定等外部冲击,严峻考验着这个千亿级纺织基地。留人留订单,求变求创新,首当其冲的小微企业正上演传统纺织业的“破冰记”。

  增发纺织的生产车间里明暗分明。亮着灯的地方,有工人正把氨纶一一放置到机器跑道上,然后熟练地扯出比针还细、近乎透明的长丝,迅速地打上结,机器启动后送纱开始,一米米的布匹在不断旋转中生产出来。

  普宁市增发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双面针织大圆机和放满一卷卷纺纱、氨纶的架子,把偌大的工厂整齐地划分出一排排生产线。

  然而,在车间的暗处,更多的机器“临时下岗”了。“我们一共有108台机器,因为订单量不足,现在只开了40台左右。”2019年辞去印染厂的工作后,何小凡隔年便创办了这间纺织厂。前两年走在创业这条路上,还能尝到一点“甜头”。正准备要“跑起来”时,困难却接踵而来。

  处于纺织行业的中游,织造、印染、生产等加工制造环节的企业都面临着“前后夹击”的困境。前端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大块头”原材料价格不稳,“以氨纶为例,去年价格就曾高达八九万元一吨,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给公司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何小凡说。后端消费需求疲软、疫情导致物流受阻等原因,都让贸易商手中积压了不少存货,自然就会促进削减新的订单量。

  普宁市增发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细致地检查着机器上的每一根纱线。

  这“一增一减”,已让不少中游企业吃不消,再加上人工、租金、设备折旧等每月固定开支,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而由此带来的全产业链“通病”——资金回笼变慢,更是击中了小微企业的最大“软肋”。

  “正常情况下的回款期限是40天左右,或者最多2个月,但是现在经常要3至5个月。如果我们没办法接受这个回款期,客户有可能就不找我们做了。”何小凡对此深感无奈。

  普宁市佳信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忠选择了一条与原计划截然不同的保守发展之路。2019年,他把工厂搬入了新建成的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雄心壮志一举投资了八九百万元,用于装修近3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并购置了全新升级的设备。“我们的产能达到了翻倍的水平,原本想要走出广东省寻找新客户,谁知疫情让我们的计划按下了‘暂停键’。”张文忠说,相比起开拓新客户,如今自己更倾向于保住回款较快的优质老客户,保证公司还能正常运转。

  同样选择固守老客户的,还有专做内衣加工及销售的外贸企业——普宁市明算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裕鸿原本在广州打理家族的服装外贸企业,2017年回到老家普宁开了这间制衣厂,希望能够通过自产自销来提升利润空间。疫情前两年,国外供应链还未恢复,因此不少订单回流,明算制衣的订单也增长了约30%。但是今年以来,面临世界格局的动荡,陈裕鸿预计接下来订单量将会下滑。“我们已放缓了生产节奏,目前订单只排到接下来的两三个月。”

  说到应对之策,陈裕鸿暂时选择观望。“出口转内销是一个趋势,但是内销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两者的产品风格、销售模式也不完全一样,转型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目前疫情仍未消退,我们也难以去国外开拓新客户,至于线上渠道也不太适用于我们,毕竟服装行业还要亲自摸到实物,在线下洽谈的效率会更高。”

  虽然前路难行,他们仍在坚持。“既是保住员工的饭碗,也是保住希望。”张文忠道出了许多纺织行业小微企业的心声。

  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的加工模式在广东盛行,也是在那时候,在港资皮具厂里打工的张文忠学会了印花技术,1999年便与妻子庄少芬一起创办了佳信印花。

  作为小微企业,佳信印花有约60名员工。不少技术工人从工厂创办初期就在这里工作,20多年来,与张文忠夫妻俩已情同家人。“这些拥有多年经验的熟手员工,是我们工厂最大的优势。”庄少芬说,从扫描花型、打样、配色,到松布、印花、烘干,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熟练的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和能耗的损失。

  在车间负责打样的四川人小符就是经其堂哥介绍,去年年初进入佳信印花成为了一名学徒。年仅21岁的他是家中的老大,在工厂里却是最年轻的员工。“外面找工作也不容易,就想来这里学一门手艺。”万事开头难,中专毕业后初来工厂的他对印花、打样一窍不通,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想着一定要学会,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如今已经逐渐上手、能独立完成打样的小符,工资待遇也提高了,在日常花销之余,他每个月能存下4000元寄回老家。“我还会在工厂里干下去!”

  近年来,公司接连因为迁入新厂而中断过生产,受疫情影响令订单减少三分之一。困境之下,张文忠夫妇也没有主动辞退过固定员工。“这几年我们不求有钱赚,只要别亏太多,让工厂还能正常运作起来,工人还有活可干、能拿到工资就可以了。”张文忠说,这需要工厂至少维持六成的产能。

  “我们对未来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张文忠说,一方面,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的建成,让纺织产业链上企业由分散走向聚集,园区统一管理,污水集中处理,让公司制作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政府对困境中的小微企业也提供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今年四五月份佳信印花就陆续收到了技术改造补贴70多万元、留抵退税60多万元,缓解了一部分现金流压力,让企业能熬过低谷期。

  “税费减免、缓缴对我们的资金流有很大的帮助。”陈裕鸿也表示,尤其是受惠于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新政策,明算制衣收到了100多万元的退税款,能够及时发放员工工资,也可以适时在低价时购入原材料;此外,企业资金如果实在有困难,也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向银行贷款,降低了融资成本。

  “最终还是希望全球经济预期向好发展、疫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人员流动起来,消费需求提升,我们的生意才能更好。”陈裕鸿计划着未来要开拓更多不同国家的客源,降低企业未来的发展风险,把企业做得更大更稳。

  “摸上去感觉布料怎么样?比原本的产品柔顺多了吧?”在佳信印花的产品展示区,张文忠正与厂长卢先生讨论着新产品的效果。

  “光活下来不够,还要活得好,只能靠创新。”张文忠夫妇一边稳住老客户,保住订单“基本盘”,一边加快研发新产品,提升利润空间。

  今年,他们尝试用分散染料进行印花,效果可媲美传统染厂的产品。张文忠解释,同样印染1吨布,传统染厂要经过蒸化、洗水、定型三道工序才能完成;但如果采用自己新研发的“免蒸洗”工艺,只需要定型一道工序就能完成。

  “这样做成的印花和染厂效果一样,涂料也比较环保。节省工序后,整体成本要比染厂低差不多50%。”对于这项新工艺,张文忠颇有信心,近期正在向更多客户推广,希望进一步做大市场。

  张文忠的选择,是“中国纺织产业基地”普宁市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缩影。作为广东服装产业集群中总产值最大的县级市,普宁纺织服装企业6000多家、产业直接从业人员31万人、产业电商从业人员超30万人,2021年纺织服装总产值超1200亿元,还拥有3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目前,该市以打造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衣)、发展潮汕内衣产业城、建设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等为重要抓手,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与技术升级齐头并进的,还有设备升级。在普宁瑞源科技与东华大学联合开展的“高品质超柔无缝针织服装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创新项目中,11家内衣生产企业引进了850多台(套)世界先进的无缝内衣生产设备,并成立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揭阳分中心。

  大企业一马当先,小微企业也不甘落后。在何小凡的工厂里,几乎看不到旧机器的踪影。“设备全部换上了新的。”尽管更新设备投入不少,何小凡却没太多犹豫,“就像车用久了,毛病就多了。机器不换,不仅要消耗更多的维护资源,还跟不上现在的产能要求。”

  用上新设备,何小凡的工厂不仅生产效率持续提高,还节省了约1/3的人力。政府为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税费减免等补贴优惠政策,帮了何小凡大忙。“光是减免税费就超过29万元。”他说。

  今年,随着“潮汕内衣产业城”落户,普宁也将加快推进千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疫情下广东传统制造产业升级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头皮发麻!年会上,美国科技公司CEO从15英尺高台坠落!员工眼皮底下活活摔死

  男孩养的小鱼被困在厕所坑里,便叫妈妈帮忙救鱼,网友:先哄他睡觉 明天买条一样的

  “你身材真好”用英语怎么说?千万别说成“Your body is so good”!

  “后悔率100%”的4种家电,装了后悔不装也后悔!网友:太线游戏本上架